2014/03/13

揚揚語錄:音樂喜好...

Q(我):Pharrell Williams 跟 Stromae,你比較喜歡哪一個?
A (揚):Pharrell Williams。

Q:為什麼?
A:因為Stromae唱得比較像bourré(酒醉樣)。





給媽媽的笑容總是比較溫柔!





2014/03/12

揚揚語錄:我好怕死。

"J'ai peur de mourir. Je ne sais pas que ce sera quoi après ma morte. Si je peux, pour ma autre vie, j'aimerais bien une vie comme maintenant, même parents, même petit frère."

(我好怕死。我不知道死掉之後會變成什麼。如果可以有另一世,我想要有和現在一樣的人生,一樣的爸媽,一樣的弟弟。)


- 晚餐時間 -




聽到他自言自語地說出,好感動。
最近碰到的生離死別,或許也影響到揚揚,才讓他有這想法。
他一直是個早熟的孩子。




2013/12/23

幸福感

近年來,很多感受都是因為小孩子的關係而重新體驗到,這些體驗是不是因為多了為人父身份的關係?我還不是很確定...。

因為揚佑看卡通的關係,我總是連結到小時候看卡通的經驗,又因為意外地發現他們現在看的部分舊卡通(其實也只有七龍珠、聖鬥士星矢幾部~哈),是我小時候看的,好奇這些卡通可以穿越這麼長一段時間一直被反覆地播放(以自身的經驗,至少是近三十個年頭後,再看到這些卡通),想當然爾,一再被播放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卡通前身是日本漫畫中的經典(至少我認為啦~),但以地域來比較的話,或許是因為法國近年的日本漫畫引進,還有網路上極易搜尋到的關係,才會出現不同世代重疊看到的現象。

回到標題的幸福感。

讓我回憶到當初的幸福感,是七龍珠卡通最早期的片尾曲。

聽到這段音樂的當下,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看卡通的時空背景下的一些細節。


錄影帶

小時候是錄影帶大帶和小帶規格並峙的時代,看的片子大多是哥去租,我跟著去,對那時的我來說,錄影帶出租店跟租書店一樣是很神秘的,或許是一排排很高的架子,有著陌生人來往穿梭的關係。另外,錄影帶出租店中的A片區,也是小時候會讓我覺得很害羞卻又多瞄三眼的部分。


場景

在傢俱行還當做是倉儲的二樓,有著我們一家四人的房間,總共有三間,這些房間都是用三夾板作隔間,還記得我們小孩的房間是沒有天花板的,很像不知是哪一齣連續劇的攝影棚,哈!所以雖然陳設簡陋,但也算舒服。兩間的位置靠近商店街,是哥和我的睡房和書房。第三間房是爸媽的,和我們房間距離大約50公尺,位於倉儲空間的另一頭。對著這間房,隔著走道,有獨立的浴室、廁所和後陽台,窗外看出去的風景,遠處,是陽明山,近一點,是一片水泥色四五層樓的住宅(頂樓加蓋是免不了的),搭配三五處隨意的綠地及一兩間廢棄的平房。住宅群其中ㄧ棟的四樓,是一起同班四年小學的死黨家,從後陽台是可以看到他在他家的陽台上對我招手,還記得我們都是用極大的拍手聲來打暗號。再拉近一些,在我們兩家之間,離我家一兩百公尺處是鐵道,有時不時經過的火車,及清楚的車輪鐵軌擦撞聲,因為不遠處是北投火車站,就是現在(2013)的北投捷運站。

爸媽的房間裡,有兩台錄影機,分大帶和小帶的。還有一台LD,LD在當時算是新技術,所以片子的內容都是以畫質較好的電影為主,和錄影帶比較的話,種類算少但也比較專一。另外,因為LD還要搭配字幕機,這點讓小時候的我覺得超神奇。沒記錯的話,租LD片的費用好像比租錄影帶來得高(一片LD的租金好像是當時一個便當的價錢),大部份都是用會員制的方式(先繳一定金額,預付越多可看的片子越多)。租錄影帶也有會員制,但記得因為是租卡通或港劇,所以大都是單次結清並且押證件(爸媽的)作保證。


七龍珠

這部的漫畫和卡通是我作為小時候回憶的標準和代表之一,也就是說,當我和朋友聊到這部時,如果朋友說沒看過,我會很詫異地覺得對方沒活過小時候那樣~哈!(其實,真的有不少人知道但沒看過,像老婆大人~哈)

在那個年代,日本卡通大多是用日文原音搭配國語字幕,所以對日文之於我的親切感,應該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建立的。

日本的卡通的播放順序也是我牢記在心的一件事:
前情提要>>主題曲>>贊助廠商字幕+口白>>卡通>>進廣告的片段(廣告通常都會剪掉)>>進卡通前的片段>>卡通>>片尾曲>>預告

這樣的播放流程好像也變成日劇的形式之一。

在整段卡通播完之後,如果劇情極好(當時的我是幾乎都覺得極好),我都會有非常非常滿足的心情,所以,每次看到揚佑看完卡通就跟著學卡通人物做動作,我就會想到自己打龜派氣功的樣子,這動作也或許是許多當男生的回憶之一吧。


那天,因為日劇海女小天內容中帶給我的懷舊風,加上要給揚佑聽一些卡通的主題曲,不經意地找到這片尾曲,當下隨著音樂 跟著哼起來,那滿足心情並沒有消逝,其實是一直跟我的,只是沒被憶起。

對於那個年紀小的我,這種滿足的心情,莫名的感覺,應該就是現在的我說的幸福感吧。




2013/12/21

« Il n'y a pas de problèmes ; il n'y a que des solutions. L'esprit de l'homme invente ensuite le problème. Il voit des problèmes partout. »

de André Gide


『沒有所謂的問題,只有解決方式。問題的產生來自人的性格,因為它認為所謂的問題無所不在。』

紀德



(這樣翻不知適不適當...)

2013/04/22

吃了一餐Kebab



終於,巴黎從漫長寒冷的冬天進入春天,終於?!

平時,在圖書館出沒的學生身份的我,冬天解決午餐的選擇,在附近的,大多是學生食堂(便宜、大碗、好不好吃看運氣)或Kebab(學生食堂的兩倍價、大碗、不好消化、好吃)這兩種考量。圖書館到學生食堂大約1,8公里,所以去程常騎著Vélib'(巴黎的公共腳踏車),飯後搭配步行幫助消化。圖書館到Kebab餐廳大約是到食堂的三分之一路程,步行不痛不癢。

今天,我吃了一餐Kebab(以價位來看,如此ㄧ餐,目前看來是稀鬆平常,但在十年前剛到巴黎的我來說,卻是異常珍貴,由此可看出已被淺移默化的我。至於味道,依舊美味。)。嗯,對,我要說的是吃一餐Kebab的插曲。

去大學生食堂吃飯,因為不喜歡人擠人,還有不喜歡吃飯時對面是陌生人的緣故(藝術家李明維真是有敏銳地觀察人性),總是在食堂休息前半小時進去,這個時候空間上總是比較有選擇。(其實還有另一間學生食堂,但跟高中生一起吃飯,實在是沒辦法...)

中午,如同以往,騎著Vélib'到了食堂附近的車站要還車(A站取車B站還),竟然一個位子都沒有(到了騎腳踏車吹風的春天?不是嗎!),心中暗算著,號稱每300公尺就有租借站,瞄一下站牌上地圖標示附近租借站的位置,轉騎了過去,結果位子也滿了,換一站,同樣情形,這樣子找了四處,一樣,沒得還車,最後,在時間到了、食堂已休息的驅使下,我又騎回了原來取車的地方還車。然後,走路到Kebab餐廳點了一份希臘三明治,解決了遲來的午餐。

雖然是很平凡的故事,但如果,沒有上述的插曲,就不會因為是吃了一餐Kebab而記下這篇。

這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不記起來,大概以後也記不住了。

還有,如果拿吃這餐Kebab的整個過程來比喻寫論文這件事,吃完了就等於是寫完了,但如果沒說寫些論文的插曲,大概也沒有人會知道寫論文過程中的曲折吧。好吧,寫完再來寫。

(咦?!怎麼不吃其他的?!“慣性”使然啦~)


加一瓶罐裝可樂也是要七歐元...
補充:維基上Kebab的解釋